胡志明的“八大秘书”
作者简介
李家忠 自1956年起,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、北京大学东语系和越南河内综合大学。1961年进入外交部工作,1994年3月至2000年7月,先后任驻老挝和驻越南大使。
1965年我第一次到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工作,就听说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主席有“八大秘书”。当时颇有些不解,直到几十年后,我才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。
为了把事情说清楚,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越南人的姓名称呼。在中国,同事间多以姓氏相称,如“老王” “小李”等。
越南人的姓氏相对较少,常见的只有阮、黎、范、武、黄、陈、胡等几个姓氏。有时一个单位一半以上的人都姓阮或姓范,同事间彼此很难以姓氏相称,于是除对领袖外,人们相互间都只以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相称。
如一个人的姓名叫阮文明,大家便称他为“明兄” “明同志”或者只称呼“明”。两位在同一个单位共事数年的同事,很可能只知道彼此的名字,却不知道对方姓什么。
“八大秘书”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3月。当时,越南的抗法战争正处在十分激烈和艰苦的时期。3月4日至3月17日,胡志明主席和他身边的8名工作人员在向越北战区转移的途中,暂时住在富寿省三农县古碣乡的农民黄文原家里。
由于形势紧张而复杂,保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。3月6日,胡志明主席将身边工作人员召集在一起,战事逐渐扩大,大家行动要军事化,外出乘坐汽车已不方便,今后谁有自行车便继续使用,其余的人只能徒步,一切行动都要轻装、机动、迅速、保密。胡志明主席还要求每人缝制一个背包,盛放随身携带的行李和必备物品。
▲ 胡志明(中立者)在抗法战争中主持司令部会议
之后,胡志明主席讲解了战争态势和越共中央的抗战方针。当一名战士问为什么要打持久战时,胡志明主席讲解道,当前国家的实力还像是一个16岁的小伙子,而法国殖民主义者则如同一个阴险毒辣的老家伙。如果仅凭眼前的力量去和敌人盲目硬拼,则无法取得胜利。
因此,必须一边打,一边积蓄力量,待到“小伙子”真正强壮起来、“老家伙”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,才能将敌人打到。总之,只要坚持长期抗战,最终一定会获得胜利。
讲到这里,胡志明主席又接着说:“为了保密,也为了表示抗战的决心,我给你们8位同志每人起了一个新的名字,分别叫:长、期、抗、战、一、定、胜、利,不知你们是否同意。”
在场的8位同志异口同声地回答:“同意。”
胡志明主席还阐述了这些名字的另一层涵义:“我国人民刚刚取得了政权,又要投入抗击法国侵略的斗争。当前和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我的任务就是同党和政府一起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抗战,直到胜利。
按照‘长期抗战,一定胜利’的口号给大家取名字,就是为了每天看到你们或叫你们名字的时候,便会提醒我努力完成任务,想到对党、对人民应尽的职责。”
从那以后,“长、期、抗、战、一、定、胜、利”便成了那8位工作人员的名字。这8位同志分别担任行政、文书、警卫和会议服务等工作,是直属主席办公厅的一个特殊单位,代号为:“CQ41”。“CQ”是越南语“机关”二字,“41”表示胡志明主席是在1941年从国外回到越南的。
在长达9年的抗法战争期间,8位工作人员中,有的同志调动了工作,但新补充过来的人仍然沿用调走同志的名字。比如范文年的名字叫“长”,接替他的武章则仍然叫“长”。
当时的8位工作人员中,最年轻的谢光战仅21岁,年纪最大的黄友抗也只有30岁。其中长、期、抗、战四人为京族,其余则为少数民族。在九年抗战中,由于人员轮换,总共有三位“长”、两位“一”、两位“胜”。
这些同志怀着对领袖的无限崇敬,铭记着组织对自己的高度信任,个个都全身心投入工作。胡志明主席对这些同志也十分关心,每逢自己外出时间较长,便提醒有关方面安排他们回家探望家人,同时还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基层工作,锻炼和提高工作能力。
胡志明主席曾说,如果一味坐在办公室,单靠电话和报纸来掌握情况,如何能了解实际?基层才是锻炼人的学校。
1954年,抗法战争胜利后,一名新补充进来的年轻人曾建议把8位同志中的“抗”与“战”改为“和”与“平”。胡志明主席面带笑容却很严肃地说:“有抗战才有了和平。”
几十年来,这些同志有不少后来担任了越南党和政府机关的重要职务。如谢光战担任了国家体育部部长,黄友抗担任了公安部部长助理,赵鸿胜担任了越北自治区行政委员会副主席。
▲ 2000年春,作者与79岁的武期同志(左)在越南河内胡志明博物馆门前合影。
在胡志明主席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是武期,武期生于1921年,1945年北派担任胡志明主席的秘书,直到1969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逝世,总共达24年,之后又担任了胡志明博物馆馆长。
- end -
文字 | 《秘书工作》
作者 | 李家忠
图片 | 《秘书工作》、网络
编辑 |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
更多精彩
敬请关注“外交官说事儿”
外交书屋
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
倾听外交
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
联系我们